興義市現轄10個街道辦事處,14個鎮,3個鄉,144個村委會、49個社區居委會。
興義市行政區劃 | |||||
街道 |
桔山街道 | 坪東街道 | 豐都街道 | 木賈街道 | 下五屯街道 |
萬峰林街道 | 黃草街道 | 興泰街道 | 灑金街道 | 馬嶺街道 | |
鎮 |
威舍鎮(威舍開發區) | 烏沙鎮 | 敬南鎮 | 南盤江鎮 | 魯布格鎮 |
清水河鎮(清水河開發區) | 泥凼鎮 | 白碗窯鎮 | 七舍鎮 | 捧乍鎮 | |
倉更鎮 | 三江口鎮 | 豬場坪鎮 | 則戎鎮 | ||
鄉 | 雄武鄉 | 洛萬鄉 | 滄江鄉 |
|
三疊紀時期(2億年前),興義就有最古老的海面滑翔脊椎動物“興義飛魚”和爬行動物“貴州龍”等存在。境內發現舊石器時代的貓貓洞遺址就有古人類“興義人”繁衍生息。
戰國時期,興義屬夜郎國。
秦代設吏屬象郡。
西漢元鼎(公元前116-111年)年間司牂牁郡。
蜀漢建興三年(225年),諸葛亮南征,南部將李恢率軍“追奔逐北,南至盤江”,以功封漢興亭侯,始設漢興縣于今市境。
唐太宗貞觀六年(632年),設附唐縣于市境,為盤州治,系戎州都督府所轄之羈縻州。
元朝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屬云南行省普安路總管府。
明代改隸四川布政司。永樂十一年始隸貴州。嘉慶二年(1797年),改南籠府為興義府,統轄盤江八屬。嘉慶三年(1798年)置興義縣,改隸興義府、添巡檢分治捧乍。
清宣統三年(1911年),轄貞豐州(今貞豐縣及望謨縣部分)、冊亨州(今冊亨縣)、普安縣(今普安)、新城縣(今興仁)、安南縣(今晴?。?、興義縣(今興義)和捧鲊巡檢(今興義捧鲊鎮)。
民國二年(1913年),興義縣為大縣,屬貴西道。六年(1917年),興義縣為郎岱審檢廳兼管。是年,貴西道署由安順遷畢節,興義縣仍屬貴西道。十二年(1923年)撤貴西道,興義縣直屬省公署。二十一年(1932年)3月,興義縣劃分為7區,7鄉、6鎮。二十四年(1935年)12月裁撤捧乍分縣并入興義縣。二十五年(1936年)3月,全縣改劃為9區,56聯保、266保、2634甲。三十四年(1945年)裁撤區署,各鄉鎮直屬縣政府,全縣劃為2鎮、28鄉、251保、1988甲。
1949年12月,興義解放。
1950年,將民國時期所設保甲改為行政村組,全縣劃分為7個區,30鄉鎮、250村。 1951年11月,興仁專區黨、政、軍機關遷興義。轄10縣。
1952年12月,設興義專區(興仁專區改興義專區,興義縣隸興義專區)。
1956年。將盤縣所屬阿衣鄉大部分劃歸興義縣,原屬安順專區的郎岱縣劃歸興義專區。同年7月,撤銷興義專區,興義縣隸屬安順專區。
1965年,復設興義專區,專署駐興義縣。將安順專區所屬興義縣、興仁縣、盤縣、普安(駐盤水鎮)、晴?。v蓮城鎮)5縣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謨、冊亨、安龍、貞豐4縣劃入興義專區。
1965年11月,設盤縣特區。興義專區轄9縣、1特區。
1970年,興義專區改稱興義地區。
1981年9月21日,撤銷興義地區,于1982年5月1日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以原興義地區的行政區域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行政區域。自治州人民政府駐興義縣。
1987年11月6日,經國務院批準,興義撤縣建市。
1988年3月1日,正式成立興義市。
1992年興義將原10個區56個公社撤并建為26個鄉鎮、373個村。
2000年,興義市轄21個鎮、5個鄉。
2003年8月22日,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,撤銷興義市黃草壩、坪東、下五屯、桔山4個鎮、設置黃草壩、坪東、下五屯、桔山4個街道。
2017年,興義市現轄8個街道辦事處,13個鎮,5個鄉,143個村委會、45個社區居委會。
2021年,興義市現轄10個街道辦事處,14個鎮,3個鄉,144個村委會、49個社區居委會。
人口
截至2020年興義戶籍人口93.39萬人。
民族
興義市少數民族有布依族、苗族、漢族、彝族、白族、傣族、壯族、回族、僳僳族、拉祜族、佤族、納西族、瑤族、藏族、景頗族、布朗族、阿昌族、哈尼族、錫伯族、普米族、蒙古族、怒族、基諾族、德昂族、水族、滿族、獨龍族等26個民族在此居住。
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65.32億元,增長8.6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3.79億元;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.7%;城鎮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5444元、13407元,分別增長9.5%、11%,增速全省第一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.8%。經濟發展綜合測評全省18個城區方陣排名第四,較上年提升1個位次。
醫療
2021年,興義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727個,其中三級醫療機構1家、二級醫療機構27家、一級醫療機構24家、鄉鎮(街道)衛生院(衛生服務中心)27個,村衛生室287個,社區服務站45個、門診部15家、診所161家、醫務室140家,衛生機構床位數7181張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9798人,其中執業(助理)醫師3632人,注冊護士6166人。
文體
成功舉辦174場各類綜合性文藝演出及11項國際國內賽事活動。全面完善196個農家書屋圖書配送。完成87套全民健身體育工程。啟動興泰、下五屯全民小型健身中心建設,村級文化廣場實現全覆蓋。
社保
全面完成城鄉居民各類保險參保年度目標任務。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年分別提高到7800元、4140元,發放社會救助資金9188.94萬元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.2%以內。其他社會事業統籌推進。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,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果進一步鞏固,宗教關系和諧穩定?!捌呶濉逼辗?、“全國禁毒示范城市”創建深入開展。獲評第九輪“全省雙擁模范城”。審計、檔案、供銷、關心下一代、工青婦、紅十字、老齡、殘聯、國防、人防、僑務、氣象、史志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。。
防污治污持續深化
2020年興義市狠抓中央、省委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,全力打好“藍天、碧水、凈土、固廢、鄉村環境整治”五場戰役。加大黑煙車排查整治、散亂污企業整改和燃煤爐灶取締力度。改造城區污水收集管網46公里。完成14個鄉鎮污水處理試點工程。建成農村衛生廁所4295個。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3.76%,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率100%,空氣質量優良率全省9個中心城市保持第一。
認真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發展理念
2021年將持續開展“守護多彩貴州、嚴打環境犯罪”執法行動,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“零容忍”。聚焦礦山、建筑工地揚塵源頭治理,確保達到“六個100%”。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,建立負面清單,在線監測排污企業。按照“建、管、治、保、用”工作要求,持續抓好萬峰湖流域綜合治理。完成城區32公里污水收集管網升級改造,實現城區污水處理率達90.5%以上。建立農用地分類管控工作機制,加大耕地保護力度,推進污染地塊修復。通過“司法聯動、環保督查”,加強餐廚垃圾、醫療廢棄物、重金屬污染物監管,提高秸稈資源利用率。
興義創新驅動,科技助力
現有院士工作站4個(全州共5個),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,省級農業科技園區5個,眾創空間3個,國家級星創天地2個,高新技術企業8家,省級科技型小巨人企業1家,省級科技型小巨人成長企業1家,省級科技型種子企業2家,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0余家,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3家,興義市是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,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知識產權“先進集體”。醫藥、新材料、新型建材、裝備制造、軟件開發、農作物育種、珍稀中藥材種植、設施養殖等行業填補了省內外行業空白的成果并逐步實施產業化。
全力推進科教興市戰略
2021年興義市將加快構建現代教育、人才和科技發展體系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科教支撐和人才保障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。完成八中綜合樓、三中教學樓等14所中小學(幼兒園)建設項目。啟動興義職校、泥凼中學、烏沙中學等5個教育項目新建、改擴建工程,在豐都片區規劃建設一所中學。繼續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,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。推動科技人才、科技項目向園區聚集,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300人以上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,培育新型技術人才。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,推動科技成果轉化,力爭重要科研成果推廣3項以上,培育科技型企業5家、高新技術企業2家。
興義站位高遠,發展迅速。
2021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:樹牢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、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會精神,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議精神,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、基本路線、基本方略,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,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,按照中央、省、州和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,牢牢把握“四個必須”重要原則,緊緊圍繞“兩個確?!薄皟蓤鰬鹨邸睉鹇匀蝿?,堅決貫徹“鞏固、增強、提升、暢通”方針,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,全力克服疫情影響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堅持新發展理念,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,推動高質量發展,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,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,大力實施“工業強市、城鎮化帶動、鄉村振興、科教興市”四大戰略,全面做好“六穩”“六?!惫ぷ?,統籌推進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工作,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,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“十三五”規劃圓滿收官,如期交出一份得到人民認可、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優異答卷。 202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: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%左右,其中一、二、三產業分別增長6%、10%、10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%左右;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%;農村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%、9%左右;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.5%以內。興義山川秀美,風光旖旎。
興義地處中國西南黃金旅游線上,境內有馬嶺河峽谷—萬峰湖—萬峰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、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、省級風景區泥凼石林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何應欽故居、劉氏莊園等各類景區景點80余處。自然風光、歷史人文、民族風情、文化遺產等景區景點星羅棋布,一城獨擁馬嶺河峽谷、萬峰林、萬峰湖三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,還有布依圣景、九龍山、白龍山、云湖山、泥凼石林造就了興義一城八景,城景相融,“城市是景區客廳、景區是城市花園”的獨特景觀。此外,我們還有古村落南龍古寨、與馬嶺河共為姐妹篇的清水河等等景區景點。
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,是我市國民經濟大踏步前進、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的40年,是從解決溫飽到基本全面小康的40年,也是影響力顯著提升、實現歷史性跨越的40年。
經濟增量規模顯著擴大。40年來,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,銳意推進改革,我市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。興義市地區生產總值從1979年的7028萬元迅速躍升至近年來的450.07億元,扣除價格因素,是1979年的128倍,年均增長12.6%,經濟總量位居全州第1位、全省18個城區方陣第6位。
產業結構不斷優化。1979年,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一產業帶動,三次產業結構比為51.0:24.0:25.0;到1993年,產業結構調整為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,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6.0:50.9:23.1;到2009年,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,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.0:39.2:48.8;近年來,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9.2:34.8:56.1,與1979年相比,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了31.1個百分點,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.98%,提高28.78個百分點。
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。農業總產值從1979年的5974萬元增加到近年的68.61億元,是1979年的114.85倍。農業增加值從1979年的3585萬元增加到近年來的43.71億元,是1978年的121.9倍。
工業經濟快速發展。改革之初,興義市主要以供水供電等民生國營工業經濟為主,工業基礎非常薄弱,改革40年來,逐漸演變為以煤炭、電力、冶金、白酒等行業為支柱產業的工業經濟,工業實力顯著增強。1979年,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857萬元,1991年首次突破1億元,達到1.03億元,1996年超過10億元,達到10.59億元,到2017年開始,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37.50億元。近年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.3%。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6.39億元,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5.8%,引進新能源發電企業2家,生物質能發電企業1家,現代工業體系逐步建立。
投資規模持續擴大。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向好,出現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,各項事業蓬勃發展,投資逐年擴大,基礎設施變化巨大。1979年,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僅有130萬元,1985年達到1198萬元,1993年達到1.61億元,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新跨越,首次突破100億元,達到123.01億元,近年,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7.31億元,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.2%。
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65.32億元,增長8.6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3.79億元;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.7%;城鎮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5444元、13407元,分別增長9.5%、11%,增速全省第一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.8%。經濟發展綜合測評全省18個城區方陣排名第四
堅持優功能提品質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城鎮建設穩步實施
2020年完成桔山大道、興義大道等一批城市主干道交通堵點和斷頭路治理工程。實施7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。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274萬平方米,銷售總額104億元。新增城鎮人口3.7萬人,城鎮化率提升4.1個百分點,達62.2%。
鄉村振興扎實推進
2020年聚焦“五個振興”,完成110個村莊規劃編制,全面啟動鄉村振興整市推進示范創建工作,實施50個鄉村振興試點建設,初步探索出“產業+”“旅游+”“黨建+”等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模式。
基礎設施日臻完善
2020年盤興高鐵、興義環城高速、沿湖公路(滄江至洛萬)工程有序推進,建成220公里農村公路生命防護工程。馬嶺水庫下閘蓄水,革里水庫、納達水庫、七舍水庫、小河邊水庫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設持續推進。建成27.7公里地下燃氣管網。威舍、雄武、七舍三個變電站建成投運,綜合供電可靠率99.8%。啟動城區5G通訊基站建設。